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兆蓮)記者5月23日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寧夏綠電園區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為助力自治區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國網寧夏電力公司通過六大系統性工程全面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綠電園區建設,計劃到2027年實現現代煤化工、硅基、鋁基等重點產業綠電消費占比從34.3%躍升至60%,大數據算力產業更將實現100%綠電供應。
這一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是科學規劃與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國網寧夏電力協同自治區能源主管部門創新提出“綠電雙邊直接交易”模式,通過規模化開發配套新能源項目降低用電成本,預計三年內建成2447萬千瓦新能源設施,其中鹽池高沙窩、寧東現代煤化工等首批684萬千瓦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目前大唐中衛云基地50萬千瓦光伏項目已并網發電,年內將有856萬千瓦新能源設施投入運營。
電網建設同步按下“加速鍵”,“十四五”期間將投資65.56億元打造750千伏立體雙環網骨干網架。現已完成54臺煤電機組深度調峰改造,形成2038萬千瓦調節能力,配合541萬千瓦儲能裝機(全國第四)、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構建起“源網荷儲”協同體系,使新能源利用率提升3個百分點。
“這種變革不是簡單的數字增長,而是產業生態的重構。”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閆志彬表示,通過創新電力交易機制,企業可簽訂多年綠電協議獲得穩定低價電能,結合綠電消費認證機制,既降低用能成本又提升產品綠色附加值。
隨著5項750千伏工程增補納入國家規劃,34.4億元新增投資將保障中長期發展。到2027年,寧夏綠電園區不僅實現重點產業綠電消費翻番,更將帶動全區新能源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